寻访金陵红色足迹

发布者:国际教育学院发布时间:2021-08-25浏览次数:174


2021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国际商学院的学子们利用暑期时间奔赴各地,进行党史学习教育,感悟并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他们与党的时代担当同心同德,与党的发展同心同行。

此次社会实践受胡宗康老师、丁冬雪老师指导,将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为线索,选择几处深刻记忆点,分为数个“寻访”小队,深入地学习党史。本次活动注重于利用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通过就近实地走访调研、资料搜集整理、宣传报道等方式,记录下建党百年发展历程中的点点滴滴,争做党的精神的传承人。

第一站:武汉中央机关旧址

党历史上的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武汉中央机关旧址全景


位于地处汉口胜利街与黎黄陂路交界处的武汉中央机关旧址,曾是中国共产党的“心脏”。1926年底至1927年夏,大革命中心移师武汉,中共中央机关由上海迁到武汉,将中共中央秘书厅设立于此。这里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开会和秘厅办公的地方,党中央的许多重要会议和重大事情都在这里召开、决策。

1927427日-59日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举行。大会的中心议题是确定党在紧急时期的任务。大会虽然强调争取无产阶级领导权、建立革命民主政权和实行土地革命的重要性,但是对于无产阶级如何争取革命领导权,如何领导农民实行土地革命等问题,都没有根据当时的危急局势,提出有效的具体措施。



1927年,汪精卫“七·一五”政变前夕,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召集中共中央领导人会议改组中央,指定张国焘、张太雷、周恩来等人组成中共中央临时常委会,公开谴责武汉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的反动行径,决定举行南昌起义等革命活动筹备召开中央紧急会议(即后来的“八七”会议)



在参观重要会议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陈独秀、周恩来、毛泽东等数十位党的重要领导人在此居住办公的地方。环境虽简陋,一张竹椅、一张木板床却饱含着历史的沉淀,革命志士的音容笑貌、他们挑灯夜战、废寝忘食的工作场景,仿佛跃然于眼前……


    陈独秀办公室兼卧室               王若飞、陈乔年办公室兼卧室


第二站:梅园新村纪念馆

在梅园新村纪念馆,可以了解国共两党在19465月至19473月期间在南京展开的重要谈判。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在这里同国民党政府进行了10个月零4天的斡旋。



1946.5.3 中国共产党代表团转赴南京,与国民党展开和平谈判

1946.5.10 周恩来、徐永昌等在汉口签署停止中原内战协议

1946.5.31 中共代表团为《解放报》等被封闭向国民政府代表提出抗议

1946.10.1 周恩来指出国民政府只有立即停止进攻张家口,才有和平谈判的余地

1946.10.11 国民党军攻占张家口,梁漱溟对记者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

1947.3.7董必武率剩余人员离开上海,国共和谈的大门被国民党一手关闭


周恩来铜像


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进驻梅园新村,犹如身居虎穴,与国民党进行了艰苦的谈判斗争,不屈不挠,有礼有节。梅园红色精神所展现的崇高思想境界是周恩来的言传身教、发挥榜样的作用是分不开的。



浮雕上镌刻着中共代表团领导成员和部分工作人员的群像,浮雕上的风云图案表明他们都是历史上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整个画面成反S形,象征着中国共产党人走过的曲折漫长的道路和我党事业后继有人。

梅园故事也是中国故事。优良传统教育增强了爱国强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结合这次实践教育,我们要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良传统转化为意志顽强的工作作风,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奋斗的精神转化为源源不绝的工作动力。用实际行动去响应革命家的号召,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以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为动力,不断的鞭策自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用党员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

第三站:徐州淮海战役纪念塔

2019级中澳班费星伟同学带领着我们走访了徐州淮海战役纪念塔。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



费星伟同学他在观后感中这样写道:“淮海战役陵园位于我的家乡,假期里有幸去了那里瞻仰革命先烈。在国防教育馆的室外兵器陈列场,展示了大型兵器实物。我穿行于血与火的虚拟空间,后人模拟出的战场,已让我震撼不已,而当年充斥淮海的枪林弹雨、炮火硝烟,又是怎样的让人惊心动魄。



从纪念馆出来,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来到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和谭震林五位将军的雕像面前,我深深了一鞠躬,脑海里浮现出他们率领人民军队英勇抗战的情景。虽然是小米加步枪对飞机加大炮,但人民解放军却以60万歼灭国民党军队80万人。



他想起陈毅元帅曾经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区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重温淮海战役的整个历程,心情非常沉重,但同时也为中国,人民感到骄傲,因为中国人民一遍遍的小推车推出了中国战争史上乃至世界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我们发自内心想对你们说:“你们的姓名永远铭记,你们的功勋永世长存!”



第四站:雨花台烈士陵园

1927年至1949年间,国民革命失败后,南京成为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中心,为了反抗国民党的黑暗统治,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仁人志士在这片土地上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中的很多人惨遭迫害壮烈牺牲于雨花台,而雨花台烈士陵园正是为了纪念那些因心中信仰,为新中国的成立,在“新生”路上献上生命的英雄们而建造的烈士就义群雕,烈士纪念碑,烈士纪念馆等等。“信仰至上、对党忠诚、舍身为民、勇于担当”的“雨花英烈精神”就在这片热血洒满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壮大。


雨花台纪念馆外


走进雨花台纪念馆,展厅陈列的烈士大多非常年轻。我们注意到,年龄最小的烈士是年仅16岁的袁咨桐,他在临刑前一天,在一张自己的照片背面写下了“永别人世”的绝笔。随着参观进程的推进,很多熟悉的名字浮现在我们眼前:邓中夏、恽代英、丁香……“带镣长街行,告别众乡亲。杀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这悲壮的歌声响彻黎明前的夜空。这些年轻的共产党人面对死亡,长啸当歌,一身正气,威压敌顽。为了人民的解放和幸福,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烈士就义群雕位于雨花台烈士陵园的最北端——当年革命烈士就义的地方,北殉难处。北殉难处是1927年至1937年国民党当局杀害革命志士的刑场,也是烈士牺牲人数最多的地方。群雕塑造了9位共产党人、革命志士英勇就义前的不屈形象,之所以塑造九位烈士,是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9有为大为多的含义,表明雨花台牺牲的烈士成千上万、人数众多,这座群雕就是他们形象的代表。


北殉难处


2020级会计班董芹源同学在走访完雨花台之后,回顾道:“在现在看来,当初在近代史课上对新民主主义这段的历史的理解是十分单薄的,仔细地学习了场馆里面的内容才深刻地意识到先烈们对中国爱之深,情之切。”我们也赞同她的想法,书上只是单调地提出这段历史牺牲的烈士之多,认真学习之后,才发现每一位的革命者们都有着各自的想法,但都为了共同的理想而走到一起。

最后,所有同学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进行了宣誓。我们决心以雨花英烈为榜样,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沿着英烈们的足迹继续前行!

通过不断的走访学习和记录,资料搜集整理,同学们都更加体会到那一份在心底的,骨子里的爱国情与民族心。中国共产党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我们将我们这一份敬畏通过文字和记录表达,重新体会中国的蓬勃发展。策马前途须努力,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站在第二个百年的新起点上,应当积极向学,勇担历史使命;以破竹之势,铸美好未来!